電泳技術發展迅速,方法種類繁多,以下簡單介紹幾種電泳方法。
4.3.1 紙電泳
紙電泳(PE)是指用濾紙作為支持載體的電泳方法。是**早使用的區帶電泳,由于操作簡單方便,因此在很多領域得以廣泛應用。比如,分離、確定某些蛋白質,如糖蛋白、脂蛋白等,尤其是在分離氨基酸的混合物時,PE 是一種很有價值的分析技術。在這種平臥式濾紙電泳裝置(見圖6-2)中,將濾紙條水平地架設在兩個裝有緩沖溶液的容器之間,樣品點于濾紙中央。當濾紙條被緩沖液潤濕后,再蓋上絕緣密封罩,即可由電泳電源輸入直流電壓(100V~1000V)進行電泳。
4.3.2 乙酸纖維素薄膜電泳
乙酸纖維素是提纖維素的羥基乙酰化形成的纖維素乙酸酯。由該物質制成的薄膜稱為乙酸纖維素薄膜。電泳時經過膜的預處理、加樣、電泳、染色、脫色與透明即可得到滿意的分離效果。此電泳特點是分離速度快、電泳時間短、樣品用量少。因此特別適合于病理情況下微量異常蛋白的檢測。
4.3.3 凝膠電泳
由區帶電泳中派生出一種用凝膠物質作支持物進行電泳的方式,被稱為凝膠電泳。因此,該凝膠適合于免疫復合物、核酸與核蛋白的分離、鑒定及純化。在臨床生化檢驗中常用于LDH、CK 等同工酶的檢測。
4.3.4 等電聚焦電泳
等電聚焦電泳是20 世紀60 年代中期問世的,一種利用有pH 值梯度的介質,分離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的電泳技術。因為這種電泳方法具有很高的分辨率,所以在等電點上只要有0.01pH 單位的差異就能被滿意地分離。因此,特別適合于分離分子量相近而等電點不同的蛋白質組分。
等電聚焦電泳法的特點①使用兩性載體電解質,在電極之間形成穩定、連續、線性的pH 梯度;②由于“聚焦效應”,即使很小的樣品也能獲得清晰、鮮明的區帶界面;③電泳速度快;④分辨率高;⑤加入樣品的位置可任意選擇;⑥可用于測定蛋白質類物質的等電點;⑦適用于中、大分子量(如蛋白質、肽類、同工酶等)生物組分的分離分析。
4.3.5 等速電泳
等速電泳(CITP)是一種“移動界面”電泳技術。是電泳中惟一的分離組分與電解質一起向前移動,同時進行分離的電泳方法。同等電聚焦電泳一樣,等速電泳在毛細管中的電滲流為零,它采用兩種不同濃度的電解質組成,一種為前導電解質,充滿整個毛細管柱;另一種為尾隨電解質,置于一端的
電泳槽中。圖6-3 是陰離子等速電泳示意圖。CITP 適用于小離子、小分子、肽類及蛋白質的分離。
等速電泳特點: 一是所有譜帶以同一速度移動。二是區帶銳化。三是區帶濃縮。
4.3.6 雙向凝膠電泳(二維電泳)
雙向凝膠電泳(two-dimensional gel electrophoresis, 2-DE)技術又稱二維凝膠電泳技術,是目前常用的**一種能夠連續地在一塊膠上分離數千種蛋白質的方法,**向采用等電聚集電泳。第二向采用了十二烷基硫酸鈉一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。廣泛應用于生物學研究的各個領域,其原理是將高分辨率的等電聚集電泳和SDS-PAGE 電泳聯合組成雙向電泳。
4.3.7 免疫電泳
免役電泳是電泳分析與沉淀反應的結合產物。該技術有兩大優點:一是加快了沉淀反應的速度,二是將某些蛋白組分根據其帶電荷的不同而將其分開,再與抗體起反應,從而使本法更為微量化、多樣化。因此,其應用范圍日益擴大。
該方法可以用來研究:①抗原和抗體的相對應性;②測定樣品的各成分以及它們的電泳遷移率;
③根據蛋白質的電泳遷移率,免疫特性及其他特性,可以確定該復合物中含有某種蛋白質;④鑒定抗原或抗體的純度。